手机号码:135-33555552

座机号码:020-38870111转524

律师介绍

律师团队 广州民商律师:李大伟律师团队,电话/微信: 13533555552,02038870111转524。执业领域:境内外民商争议解决,尤其对疑难复杂商事、金融、房地产、国际贸易、合同争议诉讼仲裁,具有丰富经验和独到... 详细>>

在线咨询

联系我们

律师姓名:李大伟律师

电话号码:020-38870111转524

手机号码:13533555552

邮箱地址:376738898@qq.com

执业证号:14401201410015506

联系地址:广州市天河路太古汇一座31层

公司企业诉讼

行民交叉审理程序初探

在国家持续深化改革、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时代背景下,人民群众日益活跃与多样的市场经济生活,需要政府提供更多的管理配套与服务措施。由此,政府提出加强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保障公民在市场活动中的合法权益不受公权力的违法制约与侵犯、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等目标,给司法审判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新的历史背景下,司法工作仍需不断进行自我完善与改革,努力跟上时代步伐,以满足人民群众更多元的司法需求,在切实保障公民的诉权与司法公正的同时,也要提供更为便捷、高效、优质的司法服务。在这其中,政府通过日常行政管理工作从更多层面上介入社会的民事活动,行政争议与民事争议交叉的案件日益增多。为解决相关联的行政纠纷与民事争议分开起诉与审理可能导致的立案推诿、诉讼迟延、重复审理、裁决冲突、低效诉累等问题,我国法律各界早期已就关联行政争议与民事争议一并处理的审理制度展开全面探索。在广泛听取行政法学界意见建议的基础上,2010年最高院委托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开展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试点工作,积累实践经验。2014年《行政诉讼法》及2018年《适用解释》,终于对一并处理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的审理程序有了较为深入与细致的规定,结束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无法可依”的局面。然而,美中不足的是,2014的法律及司法解释关于该审理程序的规定与现实需求相比仍显得比较保守,首先并未明文确立“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其次对“一并审理”程序的实施步骤与具体细节只有寥寥数条不成体系的规定,远远未达到体系化、制度化的要求,程序设计粗糙、细节规范不全。这一立法现状容易导致各地方法院对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审理程序的各种理解性偏差,要么错误适用,要么为了避免出错而推诿适用。譬如,在“周玉诉雷州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管理纠纷案件”中,原告周玉在起诉之时提出关联民事争议一并处理的请求,法院未在原告提起请求之时对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各项要求尽释明之义务,却以“原告虽然可以在提起行政诉讼时一并提出请求解决,但应另行单独立民事案件而未立”为由,不予受理其适用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请求。可见,对该案而言,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相关法律规定几乎“形同虚设”,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与功能,法院怠慢做法也很可能延误了原告相关民事诉权的诉讼时效。

由此,本文将以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审理程序作为研究对象,收集阅读法理学、行政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及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等范畴的相关著作、期刊、论文集等文献,分析其法理价值、诉讼制度的一般性规律与结论,寻找目前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相关研究的问题和不足,寻找新的思路与方法;然后在宏观的层面上对比学术界的理论研究成果与实务界的实践研究成果,分析两个领域研究内容的优劣,吸收相关具有科学性与操作性的意见与建议,尤其关注解决司法实践的困难,重点用新思路搭建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框架。

首先,分析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概论问题。在具体行政行为的公定力理论基础上分析概念的涵义与外延,推演出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两个本质特征,即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之间具有实质性关联关系、两个诉讼均指向同一民事利益,最后得出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

其次,分析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适用问题,结合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具有的特征,协调解决一般适用原则的冲突问题,重点提炼该制度的特别适用原则,包括诉权自主原则、实质性关联原则、法定主管与法定管辖原则、全面审查原则、公正与效率兼顾原则。另一方面,对学术界就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受案范围的划分思路一一展开分析,并吸取公定力原则、先决问题理论、诉讼制度独立性、关联关系理论等有效的研究成果和理论工具,但该四种思路都在不同程度上限制了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受案范围,不符合广大群众对司法工作流畅性、优质性、解决矛盾一体化的现实需求。受众多理论成果的启发,本文最后采用了实务界的意见,以被诉具体行政行为作为划分受案范围的标准,只要符合实质关联性、指向同一民事权益的标准且不在法定的排除范畴,均属于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受案范围。

最后,分析解决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审判规则与冲突协调问题。该部分重点运用前文分析内涵、原则、范围等得出的有效理论工具,指导搭建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审理程序与制度的整体性框架,具体囊括了起诉受理、期间、审判组织构成、举证责任、审判规则、裁判方式、文书制定、上诉二审、调解与执行及每个阶段的冲突解决机制等等细节。与此同时,本文尝试提出分阶段审理、实质问题审理、交叉审理等模式,提出“分开审理、一并判决”、“分开审理、分开判决”等裁判模式,分析各种模式的优劣与冲突解决机制,提出审判组织组成方式、对民事法官进行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培训机制及考核机制、释明制度、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判决书制作、调解制度、级别管辖采用“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地域管辖采用“民事就行政”的原则等机制性建议。

综上,本文主要以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需求作为导向,以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两大制度的立法理论为基础,充分结合实务界的实践性意见与建议,从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构建着手展开研究与思考,提出自己的拙见,希望能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以期推动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审理程序的制度性立法早日开启、为完善立法添一砖、加一瓦。

原创作品,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摘抄、转载,违者必究。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国际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同时,部分文章和信息会因为法律法规及国家政策的变更失去时效性及指导意义,仅供参考。

服务热线:

135-3355-5552

粤ICP备16128424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5404 Copyright © 2018 13533555552.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地址:广州市天河路太古汇一座31层

技术支持:网律营管